艺术评论

艺术头条

联系我们

暂无内容

艺术头条

艺术品鉴藏与投资高峰论坛

加入日期:2013/6/3 来源:嘉鸿艺术网
5月25日,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浙江世贸中心会议厅,举办了“艺术品鉴藏与投资高峰论坛”活动。来到现场的专家有彭中天、曹工化、何鸿、章利国等,就“艺术品金融时代下的投资与收藏”、“如何找到艺术品鉴藏与投资理性回归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”等论题展开讨论,论坛由文艺评论家曹化工主持,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,建立一个“艺术精粹人人共享”的平台,一个以文化物权、债权、股权、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要素流转平台。搭建起与民间金融资本沟通的桥梁,为更多艺术品鉴藏投资疏通渠道,逐步树立“保质、保真、增值”的市场氛围,推动浙江省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继续繁荣和规范化发展。

  彭中天(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秘书长)

  从我对艺术品市场的宏面观察来看,一定要重视艺术市场的基础性建设,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判断艺术品市场,要建立产权规范、鉴定规范、评估规范等信用体系,要有公开、透明的二级流通市场,才能实现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性发展。

  艺术具有保值、投资、消费、收藏等金融所需要的属性。金融就是资本,本身不会增值,始终在寻找可以给它带来增值的资产,文化是这种资产。投资是低进高出,有差额就是投资,应该选择价值洼地,应该选择具有区域性色彩,或者有民族特色的东西。

  雷翔雄(浙江文交所总经理)

  我们浙江省的文化产业近几年如火如荼,截至2012年为止,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1200个亿,在全国排名第三。中国应该把还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文化产业作为全球性的战略,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了。

  何鸿(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藏专业副教授)

  收藏有四个境界:收而不藏、不收而藏、既收又藏、不收不藏。真正的收藏不在于拥有,重要的是走进艺术品的“心灵空间”。要给艺术赋予“温度、情感和力量”,艺术与金融联姻,用文化的温度来温暖冰冷的钞票。

  当今社会的很多藏家只是担任了“仓库保管员”和“文化搬运工”的角色,而艺术品的价值在于与之交流,希望艺术爱好者和藏家能够真正读懂艺术,要与藏品“对话”、“交流”和培养“感情”。世界产业形势有一个报告,回报率最高的不是房产,不是股票,而是艺术。关于投资误区,我建议大家不要跟风,最理性的投资是,现在什么东西“热”就不去碰它,去买最“冷”的东西。

  章利国(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教授)

  希望我们国家能够产生更多把文化艺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专家,现在艺术品交易已经进入亿元时代,单件艺术品有的已经达到几个亿的成交价格。但是艺术品收藏的首要价值在于感悟历史、传承文化和陶冶情操,利润是其次的,因为艺术品的升值不必要用“或许”、“可能”这样的字眼,而是一定的。

  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落差比较大的作品,值得收藏。在具体的艺术品收藏过程中有“真假”的问题和“高低”的问题,建议一般的收藏者还要借助于艺术金融机构和相关专家。

  刘波(浙江文交所副总)

  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古已有之,历史最悠久的银行在几百年以前就开始了艺术品金融化,在中国,艺术品市场真正的兴起也不过20多年,民间可用于投资的财富高达62万亿,全国净资产超过1000万的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。为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群和基础。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楼市的调控和股市的不景气,大量的资金都进入了艺术品市场行业,为我们中国开启艺术品的金融化时代打开了一扇大门。但是鉴定与评估仍然是艺术品金融化待解的难题,也是困扰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界很久的一个难题。艺术品造假的利润何止300%,甚至3000%、30000%都有,这也客观造成了艺术品市场造假产业链的形成。行业是需要规范的,希望政府能有所作为,建立起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。






·向上:是福,还是祸?——从拍卖行进入艺术校园说起(2013/5/20)
·向下:评大黄鸭被山寨:国人何时扭转懒惰的文化模式(2013/6/4)
QQ咨询
网上订购